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

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

出風鼻撿垃圾了

在民宿房間昏迷到晚上七點多,洗了衣服到外面晾起來,騎單車到街上覓食。

榕樹旁的陳秋涼海產店,已經接近打烊的狀態,旁邊的簡餐店雖然客人稍多,但看起來實在引不起食慾,最後到小七對面的老張水餃店吃東西。這家店很乾淨,老闆很客氣,東西的價格跟台北很一致,但還不錯吃,酸辣湯是一碗一碗現煮的。外省老闆說,已經開店五年了,但當地人光顧得不多。

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

小時候

我跟朋友說,我小時候看《性、謊言、錄影帶》時,最欣賞男主角堅持要的,只擁有一把鑰匙的簡單人生。

沒有人在意我講述的內容,只對「小時候」三字群起攻之:小時候?那時你是小時候?

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

未到出風鼻,先遭暴雨襲

十一點多到了墾丁,我在夏都前下車,跟時髦小姐與她的老外男友道了再見。一下車就把車組起來,覺得好得意,先到對面有廁所的全家梳洗一下,買水買濕紙巾去。開始騎車卻發現後煞車是空的,原來我的煞車線脫出煞把。從沒遇見這樣的情況,在路邊研究半天還沒辦法解決,雨卻不留情的滴下,且有愈來愈大之勢。

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

出風鼻之旅,就要出發

因為看了一篇文章,因為去年恆春賞鷹騎車經過台26線的記憶太美好,恰巧在網路上看到出風鼻工作假期,要南行的心,漸漸發酵。

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

種苦瓜得甜豆

最近正支援一本書。在精力用盡,一心想休息的時刻繼續工作,除了調整心態,繼續壓榨體力,有點辛苦之外,在編輯過程中,真的給了我很奇妙的體驗。

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

旅行的意義,關於休假

最近要消耗年假,也剛好前一陣子趕書太過操勞,
日日靠咖啡與蠻牛(這是老朋友了)提神,
搞到最後,彷彿沒有咖啡因,心臟就不能跳動,
年紀大了禁不起如此折騰,想趁機會調養生息,
迎接下半年到來。

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

歡迎光臨

找了很久,也搞了很久才搞定,
暫時落腳blogger,
新居落成誌慶,歡迎光臨。

2009年3月1日 星期日

早餐

星期天早上起床,如果沒有約,就要煩惱吃什麼,多半就在煩惱中混到中午,跟著中餐一起解決。但,以前從來不是這樣的。



以前,星期天才能睡一下懶覺,爸媽或許與朋友外出,但八點多阿嬤就會來拍屁股:「日頭曬到嘎價趴,還不起來。」揉揉眼睛到客廳,就能吃到阿嬤買的蚵仔麵線或在市場看到,覺得孫子們會喜歡的吃食。生活中每一刻都幸福滿溢,一直以為日子就這樣一直永無止盡過下去。



以前,星期天可以吃到美味的阿嬤愛心,而平常則是被飯香喚醒的,五點半媽媽就到廚房忙早餐,順便準備便當。早餐一定是稀飯及各色美味小菜,熱呼呼且新鮮。小時候我幾乎不知道外食是什麼滋味,因為媽媽總是在廚房從早忙到晚,隨時有熱騰騰的食物可以餵飽一家的腹肚。



以前,多美好的以前。

2009年2月27日 星期五

窮得只剩下志氣




臭豆腐小販之子 苦讀開律師樓




看到這則新聞時,因為地緣的關係,有特別注意了一下。看到主角的爸爸是賣臭豆腐的,更是留心仔細對照一下時間點,因為常來我家附近賣臭豆腐的,很久沒來了,很怕得癌症的是他,那麼好吃的臭豆腐就成了絕響了。順帶一提,因為我們都喜歡這沿街叫賣的臭豆腐,還曾跟他要電話,想跟他預定,但被婉拒了。又因為我家對面鄰居賣起鹹酥雞來了,很有職業道德的他,就益發不好意思來我們這條街,常常我們得豎起耳朵,一聽到叫賣聲就拿起錢包往外衝,甚至騎機車狂追,才能一飽口福。家人還曾經騎機車在路上亂逛,希望能有個巧遇,好帶好料的回家。



這以上都不是重點。



看到這個26歲男生的故事,其實是很受震動的,當你的生命沒有選擇,沒有回頭路,人生只能往前,會是什麼光景,真的能這樣努力,心無旁騖,不貪看路旁風景,盡全力的往前跑嗎?



小男生從小住在三重有名的風化區豆乾厝,這地方沿淡水河邊,房子狹小,巷道狹窄,遠遠透露出奇異的燈光,門前有倚門賣笑的小姐,有沿街拉客的三七仔,有早安晨跑跑進去小房間「健身」的各種男子。大家都知道那是什麼地方,誰是私娼,誰在拉客,但只有警察不明白。這個地方在我的印象裡,就是幽黯、潮濕、寂靜的髒亂,我沒有想到這樣的地方,也能有這樣的人,這樣的故事。



從小打羽球的孩子,每天六點就要出門到學校練球,但老師說讀書才有前途,所以就算到外地訓練,也會帶書本趁空檔溫書。因為運動員的訓練,所以對任何事情都是全力以赴:比賽就是要求勝,所以,人生也是。



他喜歡看名人傳記,也許是因為真實生活裡找不到楷模,在成功人士的傳記裡,他找到慰藉,也找到力量,彷彿也找到生命的出口。每天晚上要幫爸爸收攤然後繼續讀書,天氣太熱要在鐵皮屋頂上灑水才能靜心,餓了就吃沒賣完的臭豆腐充飢。這樣的孩子,高中時為了學校的六萬元獎金,選擇直升三重高中,然後以同樣的精神繼續苦讀,大學考上台大法律系,是學校至今唯一的紀錄。



他在回校演講時告訴學弟妹,要努力打破社會階層,而讀書是唯一的途徑。什麼是社會階層?他說:你到三重光興圖書館(這是離豆乾厝最近的圖書館)前看往來的人,然後到台北信義區看看那些人,你就知道什麼是社會階層。



擺脫貧窮,奮力向上是他畢生的目標,但貧窮也是他的養分。他說,小時候跟同學去吃小攤子,同學因為看到老闆端菜時手指頭伸進菜裡,而不敢動筷吃。當時,他就知道他與他們都不同,他能吃別人不能吃的苦。他告訴學弟妹,世界上沒有適當的壓力那回事,要承受爆炸性的壓力,才能成功。



努力想打破社會階層的他,也逃不過老天的一再捉弄。大三準備律師考試時,爸爸竟然診斷出癌症,要讓爸爸能看到他成功,他只有一次機會,但再怎麼努力,只來得及讓爸爸知道他站在成功的門檻上了。拿到執照那一天,他爸爸說人生沒有遺憾,當晚含笑而去。爸爸過世一個月,媽媽也罹患癌症,淚水灑在狀紙上,但人生依然只能繼續奮鬥往前。



26歲了,大學畢業,進了研究所,也開業了,白天執業,晚上教補習班,月收入破百萬,終於幫家人換了大房子,也生平第一次,在家裡吹到冷氣。似乎要苦盡甘來了。這個真實故事其實很復古,像是三十年前的台灣人奮鬥史重新上映。現在身陷囹圄的陳前總統,當年也差不多是這樣走來的,步伐驚人的相似。



努力奮鬥的人生,是我們一向稱許的,但這樣緊繃的人生,以推拒所有享樂,在成功與失敗之間畫出了一道永保安全距離的鴻溝,讓人悵然若失,在高興之餘。

2009年2月24日 星期二

暫且不能小團圓

在報紙上看到張愛玲的舊作《小團圓》出土,心裡真是五味雜陳。



我喜歡張愛玲,皇冠出版的張愛玲書,我幾乎全買了,也順帶連那妖裡妖氣的胡蘭成的書也買了,水晶講張愛玲的書也有,各式較有水準的張評,除了唐文標那本《張愛玲雜碎》因為早已絕版外,大概都備齊了。但張愛玲過世後出版的作品,我完全提不起興致去買,所以《對照集》是我最後蒐集的一部張愛玲作品。我想到張愛玲說,看到舊文被人挖出,就不僅齒冷,深吸一口氣,猛搖頭覺得不好。我想,那種感覺跟穿著睡衣蓬首垢面,被記者侵入家裡猛拍照的感覺一樣。



這一輩子,我當張迷的時間,比不是張迷的時間久。但對張愛玲,完全不是一見鍾情那回事。小時候,我的讀書品味完全跟著姊姊們走,姊姊喜歡琦君,我也跟著看琦君,姊姊帶回來瓊瑤小說,我也在小學四年級就把瓊瑤的小說完全看完。二姊的老師推薦他們看張愛玲,我也順帶一起看,但二姊帶回來的第一本作品是《張看》,這連張愛玲自己都覺得寫的不好的小說,也是人家把舊文章找出,他只好接受,重新整理出版,寫得真是壞,但也沒辦法改了,他說。



我在琦君的好人世界裡長大,在瓊瑤夢幻般的世界裡幻想,張愛玲那小奸小惡彷彿看透一切的荒涼,讓我不習慣極了。不習慣,但震撼,張愛玲的文字好極了,那文字構成的世界把我吸了進去,後來一本一本買,反覆的看,整個少女時期,就是張愛玲這個孤獨且寂寞,又希望受到世人矚目的怪癖女生陪我度過的。



張愛玲說的每個故事,都帶有一點傳記色彩,也許是目睹的家庭故事,也許是聽來的家族繁華,但張愛玲雖然涉身其中,但並沒有沾染,把整個紅塵往事,剔透的雕出,他像仙女一般,把其上的灰塵,輕輕吹去,留下一股愛憐。但《小團圓》不同,他是張愛玲自己的故事,我在報上讀一點點,就極受振動。張愛玲真的想要把這作品公諸於世嗎?我不知道。



晚上特別去書局找書,拿起來一翻,竟一陣鼻酸,翻到在美國墮胎的情景,那未完全成形的小嬰兒在馬桶裡載浮載沈的描述,更是震撼。張愛玲對朋友說,我在裡面對自己也不客氣極了。是的,是這樣沒錯。



我還是把書放下,幾分鐘光景,這一落書已經快見底了,但我還不忍心,跟這樣的脂粉未施的張愛玲,唐突見面。也許,要等我做好心理準備,再見,張愛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