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11月8日 星期三

他沒有回實驗室



卸下院長身份,李先生驅車走了(照片取自中央社)



很多人跟我一樣,第一次聽到李遠哲這三個字,是他得諾貝爾獎時。

那時,有人問這位遠在美國的科學家,想不想回國報效國家之類的,

當然,他的回答很制式,如:在美國還有很多實驗要進行云云。



然後,有一夜在科二館的實驗室,同學的同學從隔壁學校來訪,

神色有點戚惶,有點無依,他說:我們老師過世了,是醫院害死他的。

他的老師就是張昭鼎,然後,報上刊出那篇李先生回家宣言:

該是回家的時候——憶昭鼎兄

http://www.sinica.edu.tw/as/ytlee/17.html

隔年,科學家李先生,就變成萬事通李院長了。



當然,李院長在中研院做了很多事,我以前考研究所,

清大李遠鵬(李院長之弟)很驕傲的說,整個中研院原分所的儀器,

沒有他的實驗室多。院長回來,招募了許多物理化學的菁英回國,

我想,後來原分所的儀器,應該比李遠鵬老師的研究室多了吧?



但是,李院長在中研院外,做了更多讓人忘不了的事情。

先是搞教改,後是沾染政治。

我有一段時間,在以李院長之名命名的基金會做事,

李院長很客氣,每次都是輕車簡從,基金會裡那些大教授,在李院長面前,

都成了乖乖的小學生。很久以後,我才恍然大悟,為什麼這些人,

在院長前如此的柔順與善良。這許多人,從教改一路跟到政改,

從教授變身成官員,都是拉著李院長的衣角起飛的。



這麼多年,院長老了,要退休了,事情做很多,卻毀譽參半。

也許他不在乎,他以科學家的心態,進行社會改革,

但變數太多,跟他的小分子世界相去太遠。

我以前讀院長的文章,看他說大學時看化學系時時燈火通明,

大家努力做實驗,因此才興起轉系之念;我也彷彿記得,院長說過,

畢生一要做一個好的科學家,二要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為社會做點事。

我原以為,從一到二後,會再從二到一。



我原想像,卸下院長光芒,李院長又成了科學家李先生,慢慢踱步回到實驗室,

看看學生的實驗,跟博士後討論研究方向,在書桌上讀幾篇論文,

以一位科學家的身分結束這一天。



但是,他沒有回實驗室。








7 則留言:

zd 提到...

嗯 寫得很好 有見地

bluegray 提到...

也或許他不想再回去了吧

栗鯊 提到...

他不想回去,或回不去了,才是讓我傷心的。

我一直以為,科學的好奇心是一輩子的,

那從內心深處發出,想探究一切的渴望,

跟功名利祿完全無涉──但似乎是不可能,

或者是短暫的。

看來,外面的世界,總是比實驗室裡好玩,

再好的腦袋,埋頭在實驗內的時間也是有限。

我讀科學,再讀科學教育,對這一切還是無解。

茉莉 提到...

換個角度想:當天若李先生驅車回實驗室

想必會在原分所引起大騷動

因為一堆記者蜂擁而至,

反而影響大家做實驗 (我是這樣想的啦)

所以

我想他選擇避避風頭吧

Katy 提到...

不管他回不回來,還是有很多人投身於科學研究,甚至做得更好!

不管他回不回來,還是有很多人玩著一樣把科學變成政治的遊戲!

這世界總是有人在做該做的事,也有人在做不該做的事,才顯得亂,

有時候,亂不是不好,是趣味!換個角度看看吧!

YingJen 提到...

別難過了 他還有實驗室在中研院基因體中心

還有一堆人會定期跟他討論研究工作

栗鯊 提到...

YingJen,對啦,我猜也是這樣,

只是那時的感覺太落寞,才寫出這篇文章。

李院長的非科學界作為,大家時有耳聞,

但他的科學研究究竟如何,科學見解如何,

一般人卻難窺其堂奧,

而院長也很少有機會跟大家分享,

於是科學的歸科學,不科學的歸不科學,

分道揚鑣(我是指人啦)。